黑龍江省衛生健康委員會二級巡視員劉彥誠。石啟立 攝
人民網哈爾濱2月1日電 (焦洋)2月1日,黑龍江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黑龍江省應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系列新聞發布會的第72場。黑龍江省衛生健康委員會二級巡視員劉彥誠介紹了黑龍江大力提升核酸檢測的機動性和信息化水平的相關問題。
劉彥誠表示,黑龍江在快速提高核酸檢測能力上,按照國家指導組專家建議,為迅速有效處置當前疫情,先后簽訂合同采購華大基因的氣膜式移動實驗室2套、集成式移動實驗室2套,北京清華同方的移動實驗室6套,共10套。10套實驗室作為省級儲備物資,平時由9家省直醫院負責配備檢驗人員并進行日常維護,應急狀態下由省疫情防控指揮部統一調配使用,疫情過后可用于市場化運營。
當前,全省共有新冠病毒核酸檢測機構384個,其中醫療機構267個、疾控機構85個、第三方20個(含移動核酸檢測實驗室1個)、公共檢測實驗室2個、核酸檢測實驗室10套,日檢測能力已達到77.2萬管。按照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要求,省疫情防控指揮部于1月20日下發《關于加快提升全員核酸檢測能力的通知》,全省應在2月底前完成核酸檢測能力提升建設工作,力爭實現市地將核酸檢測能力提升至3天內完成全員核酸檢測的標準,全省擬達到日檢測能力100萬管。
在推進采樣端與檢測端信息化貫通上,劉彥誠介紹,為了提高黑龍江省各地大規模核酸檢測工作的規范化、信息化水平,2021年1月中旬引進東軟集團,采取“省級建設、各地應用”的方式,開發建設“黑龍江省全場景疫情病原體檢測信息系統”。該系統包括標本采集、標本運輸、標本檢測三個子系統,通過工作人員預裝的手機APP快速識別被采集人身份證信息,并與預制條碼的標本采集管、轉運箱、相關實驗室綁定,實現身份信息錄入和查詢、標本轉運和接收、樣本檢測等全流程信息化管理,可明顯提高采樣檢測工作效率,為流調排查爭取寶貴時間。目前,省檢測信息系統和監控平臺已上線運行,全省各地均可以使用,并與綏化市、哈爾濱市此前單獨建設的東軟檢測信息系統相聯通,為實現全省大規模核酸檢測數據的一體化管理奠定了基礎。截至1月30日晚,全省已有11個地市的70多個縣市區在核酸檢測中使用了該系統,累計完成采樣780余萬份。其中,僅綏化市就使用該系統完成采樣550余萬份,在當地的多輪核酸檢測中發揮了重要的輔助支撐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