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源縣:品牌效應引領產業升級

好稻在種植,好米在品質。多年來,肇源縣委縣政府持續謀劃縣域大米產業品牌與品質的雙升級。由高產高效逐漸向優質高效轉型,讓產業鏈條在成長中推動肇源大米持續健康發展。“好米工程”讓肇源邁出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步伐,肇源大米也為壓實龍江大糧倉增添了比重。
肇源鎮雙勝村陳殿波家種了近30年的水稻,因為她家的地緊鄰松花江邊,加上寒地黑土種稻的優勢,她家的水稻面積也是逐年擴大。特別是近年來,肇源大米品牌效益提升的牽引,她家也主動加入到村里的合作社,開始追著好稻米綠色種植的渠道發展。今年,她家種植面積已經達到180多畝。隨著秋季開鐮收割,她心里有了收入的“定盤星”。
陳殿波說:“我家這水稻都是按照合作社的流程種植的。水稻收成特別好,畝產比去年提高了100斤。”
陳殿波家能種出豐收的好稻子,這得益于該縣在水稻產業上持續發力選育種子的緣故,讓好稻種引領好稻米的種植進程。近年來,肇源縣堅持釋放政策紅利,引導縣域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在“育種”方面持續增強核心競爭力,先后引進推廣吉宏6號、吉源香1號、稻花香2號等品種,其中鯰魚溝“堿地香”大米,因PH值呈弱堿性,富含人體稀缺的20多種礦物質元素,食味值接近世界頂級大米而遠近聞名。
肇源縣現有水稻種植面積百萬畝,水稻種植面積占全縣耕作面積近一半。為了讓稻米產業在強縣富民的路上發揮種植主導產業的作用,該縣從戰略高度、長遠角度謀劃水稻產業發展,僅“十三五”期間就投入2.4億元,完善基礎設施等生產要素,提升種植保障能力,全力推動水稻產業提檔升級,精心打造肇源大米品牌工程。目前,肇源縣已建立8大水田示范區,輻射面積達60余萬畝。
“近年來,肇源縣把水稻產業作為縣域經濟發展和拉動農民增收的主導產業,緊緊抓住‘品質提升’這一核心。在品種培育、標準化生產和品牌建設上持續發力,培育出了肇源縣的水稻品種‘吉源香1號’。同時,肇源縣還制訂了綠色水稻技術生產規程和肇源大米的團體標準。這些標準保證了肇源水稻生產的優質化。肇源大米獲得了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識商標,區域品牌價值達到83億元。”縣農業農村局局長崔國輝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