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妻系列无码专区久久五月天,在线观看黄a片免费网站,国产特级毛片AAAAAAA高清

人民網
人民網>>黑龍江頻道>>省內要聞

黑龍江:農業機械化建功農業現代化新征程

2022年09月24日08:05 | 來源:黑龍江日報
小字號

  又是一個豐收的秋天。

  廣袤的黑土地上,一臺臺“鐵?!辈煌4┧?,其中還有一些融合了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智能農機,上演著一場場“‘鐵?!约号?,收得特別好”的“科幻大片”。

  1000多年前,白居易為辛苦刈麥的農人發出吶喊:“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如果來到當下的黑龍江,他一定會由衷慨嘆:顆粒盡歸倉,農田好“豐”光!

  黨的十八大以來,黑龍江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大力推進農業機械化、智能化,給農業現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重要指示精神,堅持把農業機械化作為發展農業生產、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重要內容、重要支撐和重要標志,持續不斷推進農業機械化和農機裝備產業轉型升級。黑龍江省委農辦主任、省農業農村廳黨組書記、廳長王兆憲介紹,在國家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帶動下,全省農機裝備和農業機械化水平大幅提升,截至2021年底,全省拖拉機保有量達158.7萬臺,其中100馬力及以上拖拉機8.7萬臺,較2012年增加335.6%;農機總動力6888萬千瓦,較2012年增加51.2%;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穩定在98%以上,穩居全國首位。

  農業機械化的不斷發展,有力促進了全省農業生產方式的變革,極大地解放和發展了農業生產力,為黑龍江省當好維護國家糧食安全“壓艙石”、爭當農業現代化建設“排頭兵”提供了重要支撐。

  從“會種地”到“慧種地”

  農機推動種地方式改變

  千百年來,黑土地上活躍的一直是“會種地”的農民。如今,高質量發展的黑龍江正催生著“慧種地”的農業機械化大發展,機械化、智能化成為當今黑土地上的主旋律。

  黨的十八大以來,黑龍江省大力推進農機信息化建設,引領農業全鏈條信息化、智能化、現代化發展,全力爭創高端智能農機推廣應用先導區。

  在黑龍江鏵鎰農機專業合作社聯合社指揮中心,理事長杜濱通過智慧農機指揮平臺向記者介紹聯合社管理情況。電子地圖顯示,聯合社今年共種植了15.6萬畝土地,覆蓋了12個鄉鎮15個村,目前擁有國內外先進大型農機具500余臺(套);其中拖拉機以200馬力以上為主,且配備了自動導航系統;還有復式聯合整地機、高速精密播種機、中耕機、收割機以12壟以上為主。依托這些高端智能的農機裝備,農機作業能力大幅提升,聯合社僅用200余人就管理種植了這些土地。

  春耕時節,安裝了北斗導航無人駕駛系統的高速精量播種機穿梭田間,不但速度快、效率高,而且株距、行距均勻、苗量精準。機手們更看重它搶抓農時的能力。“現在種地可比過去輕松多了,這機器24小時不眠不休,黑天它也照樣干!”

  夏管時期,一架架植保無人機代替了過去種植戶身上背著的小藥箱,在田間唱起了“獨角戲”?!斑@玩意別看輕,一次馱個100多斤藥劑不在話下,而且肥料和防蟲、防病的藥劑能一起帶著。人藥分離作業,我們也不用像過去那樣擔心傷身體了?!币晃晦r民說。

  秋收時節,合作社田野里更是各種機械輪番上場:收割機、打捆機、深翻旋耕機、聯合整地機……短短幾天,金燦燦的糧食應收盡收,黑油油的土地平平整整等待著第二年的播種。

  為鏵鎰農機專業合作社聯合社建設農機智慧平臺及提供技術支持的惠達科技,從2009年成立以來,堅持走自主創新之路,全力為傳統農機裝上“智能大腦”。作為國內智慧農業的深耕者,連續推出了“全程機械化作業智能探測系統”“導航自動駕駛系統”“播種監控系統”“北斗物聯智能顯示屏”“智能噴霧控制系統”等10余款可搭載在農機裝備上的智能產品,讓鐵疙瘩學會了“思考”,實現了讓農民一鍵觸發手機屏就可以實現自動耕、種、管、收等作業的監測,農業生產效益大幅提升。同時,采集回來的數據不僅可以指導生產,還能為國家農機作業補貼精準發放提供數據。

  近年來,北大荒集團以智能化為發展方向,農機作業中廣泛應用了衛星導航技術、衛星平地技術、智能變量噴霧技術、可變量側深施肥技術、航化作業技術、收割機自動測產技術等,積極開展智慧農場作業試點建設,目前已經設無人化智慧農業先行示范區6個。計劃到2025年,在衛星導航、智能控制、自動監測和精準變量施肥施藥、無人駕駛等10項智能農機技術領域取得突破,全面實現數字農服平臺在農機應用領域全覆蓋,無人化智慧農業先行示范區擴大到12個。

  據黑龍江省農業農村廳農機處處長朱華生介紹,2013年,黑龍江省建立了全國首個省級農機調度管理指揮平臺,經過不斷改進、開發、完善,平臺功能不斷延伸、拓展,現已具備十大功能版塊,通過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應用,實現了農機作業、精準統計、農機補貼、農機鑒定、農機監理等主要業務網上辦理,極大地提升了全省農機信息化、智能化管理水平。

  目前,全省農機作業智能監測終端已達9.5萬臺,其中深松整地和秸稈還田監測終端達7.2萬臺,實現了對農機深松作業、玉米秸稈翻埋作業、玉米秸稈碎混作業、水田秸稈翻埋作業、水田秸稈旋耕作業、水田秸稈打漿作業和免耕播種作業的監測。

  從小農戶到大規模

  農機助推經營方式轉變

  隨著農業科技水平的進步與發展,農機裝備作業能力不斷提高,農民田間耕作的方式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同時也促進了農業生產方式轉變,更重要的是,引領了小農戶與現代農業銜接。

  綏棱縣向榮村黨總支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投資1086萬元,成立向榮現代農機合作社,購置各類農機具47臺套,建設場庫棚2600平方米,確定了“黨支部+合作社+村民”的發展路徑,引導村民帶地入股,推動土地規模經營,全村1.4萬畝旱田全部加入合作社,實現了農業產業化、規?;?、組織化、集約化、高效化。通過土地規模經營,大型機械連片作業,將農民從土地上解放出來,在合作社務工14人,人均增收4600余元;通過能人引帶,全村207名勞動力進城務工或自主創業,人均增收達1.5萬元,村民增收405萬元。

  杜亞東是蘭西縣瑞豐玉米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這幾年依托大型農業機械為周邊農戶提供耕、種、防、收等主要生產環節的農業生產托管服務,大大提高了農業生產標準化水平。通過整合農戶手中的耕地、合作社,種田大戶手中的農機具、鄉村經紀人和種地能手,引領種植規模小、生產成本高、生產效率差、市場信息弱、標準化程度低的“小農戶”走上了成本低、效率高、標準化程度高的生產全程機械化之路,實現了農業增產增效、農民節本增收。截至2021年末,合作社已整合大型農機具200余臺套,服務范圍輻射蘭西全縣200余個村、屯,托管服務面積達10萬畝以上。

  記者從黑龍江省農業農村廳了解到,黨的十八大以來,作為國家重要糧食主產區,黑龍江省一直著力解決“誰來種地”“怎樣種地”難題。農機裝備結構持續優化,大型、先進適用機具得到廣泛應用,而且擴展到耕種管收全生產環節。通過農業機械化發展引領土地規模經營,推動“小窮弱”農戶與現代農業銜接,當好維護國家糧食安全“壓艙石”。截至2021年末,全省200畝以上規模經營耕地面積1.47億畝,占耕地總面積的61.5%,規模經營水平引領全國。

  從深挖潛力到保護性耕作

  農機助力守護好“耕地中的大熊貓”

  黑土是非常稀缺的土壤資源。保護好黑土地,事關國家糧食安全、生態安全,事關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為保護黑土地這一“耕地中的大熊貓”,黑龍江省大力推行以秸稈覆蓋免少耕播種為主要技術模式的保護性耕作。

  哈爾濱市經建農機專業合作社現有免耕播種機8臺,經營耕地1.1萬畝,全部采用原壟卡種秸稈全覆蓋免耕播種技術模式作業。合作社管理人員介紹,經過與普通耕種方式比較,在投入成本上比普通耕作方式減少100元,所減少的100元正是保護性耕作技術減少作業環節和用工量、減少化肥施用節本的效果。目前合作社已經連續5年實行保護性耕作,有效遏制了土壤風蝕、水蝕,蓄水保墑抗倒伏能力明顯提高,有機質含量不斷增加。特別是2020年,阿城區遭受三次臺風影響,很多地塊出現倒伏現象,但是在合作社利用保護性耕作技術作業的示范田,沒有出現大面積倒伏,糧食也沒有減產,還實現了增收。

  龍江縣超越現代玉米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與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合作,成立了保護性耕作試驗站,引進了大型深松、深翻復式作業機械,針對長期沒有進行深松深翻耕地,實施“寬窄行交替”免耕技術后,徹底打破犁底層,經過對耕層的實地測量,平均耕層為26厘米,比傳統小農戶、小農機精耕細作的耕地提高了近10厘米。耕地有機質平均值達到40.33克/公斤,玉米平均產量684.3公斤/畝,較當地平均產量高近60公斤。通過連續多年的保護性耕作,土壤有機質含量不斷增加,實現了糧食穩產高產,保護了黑土地。

  為支持保護性耕作技術推廣應用,黑龍江省通過農機購置補貼政策支持各類經營主體配備先進免耕播種機,截至目前,全省免耕播種機保有量達到3.4萬臺套。同時,對秸稈覆蓋免少耕播種的保護性耕作給予補助,極大調動了農戶和經營主體的積極性。2022年全省保護性耕作面積達到了2550萬畝以上。

  各類保護性耕作措施的實施,逐步提升了土壤的有機質含量。來自黑龍江省農業農村廳的數據顯示,全省耕地質量平均等級3.46等,比東北黑土區高0.13等。土壤有機質含量高,平均含量36.2克/千克,比全國平均水平高1.2個百分點,是東北黑土區土壤有機質含量最高的省份。這些成績的取得,與黑龍江省農機與農藝相結合的保護性耕作模式密不可分,大農機的應用功不可沒。

  從種好自家田到跨區域作業

  提升農機作業水平貢獻龍江力量

  黑龍江省農業機械作業具有高效率、高質量、高智能的特點,這為全省農機社會化服務組織開展跨區作業提供了便利。

  黨的十八大以來,黑龍江省不斷加強組織引導,積極鼓勵農機專業合作社、農機大戶、農機服務組織、經紀人等組建農機省外跨區作業隊,做好跨區作業證發放等服務工作,確??鐓^作業順利開展。據了解,省內跨區作業能夠充分解決農忙時節各地區間農機作業能力和作業收益不均衡的問題,而省外跨區作業一般對接的是農村人口外流較多或者耕地規模連片地區,跨區作業隊帶去的不僅僅是高端智能的農機裝備,更有現代化的農業技術、高產成型的豐收模式,展現了黑龍江省爭當農業現代化“排頭兵”的實力與努力,更發揮了“排頭兵”應有的示范、引領和帶動作用。

  黑河市遜克縣豐禾現代農機專業合作社下轄的合峰打包隊,擁有進口方捆機16臺套,進口圓捆機19臺套,裝載機14臺,小型二次除塵打捆機7臺套,每年5月小麥收割前,合峰打包隊會雇用17.5米長大板車把打包機運到南方小麥產區開展秸稈打包作業,并與當地的生物質電廠、草業、牧業簽訂作業合同。作業時,打包機打完包的地塊兒裝載機會緊跟著離田,每臺車每天作業量在1200畝左右,一般3天就可做到地里無秸稈,且不耽誤當地農戶種植下一季莊稼。

  合作社負責人介紹,通過在每臺車輛機具上安裝的智能監測終端,可以實時監控車輛作業時的位置、速度、面積、油耗等相關數據,確保作業質量符合作業要求,作業面積與經營面積相符,不丟地少地。根據小麥收割季時間順序,打包隊先是在湖北作業,之后會轉場到河南、安徽、江蘇、山東、河北等地。小麥秸稈作業結束后,他們還會到內蒙古、新疆等地進行燕麥、牧草作業。在合峰打包隊成立的3年時間里,秸稈打包離田的利潤已超過了千萬元。

  據黑龍江省農業農村廳統計,2021年,全省農機大戶、農機合作社、農機社會化服務公司等農機跨區作業服務經營主體11416個,跨區作業服務經紀人140人,共開展整地、播種、中耕、收獲及秸稈離田等環節作業服務面積2755萬畝,實現增收2.72億元。

  “隨著高端智能農機的不斷發展,農機必將為農業現代化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撐?!焙邶埥∞r業農村廳黨組成員、副廳長龐海濤介紹,“到‘十四五’期末,全省大中小型農業機械裝備結構更加合理,農機配套比進一步提高,農機作業條件顯著改善,農業產前產中產后的農機社會化服務體系基本建立,農業機械化進入全程全面高質高效發展時期,全省糧食生產高質量機械化率將達到70%以上?!保ㄓ浾?周靜)

(責編:張齊、李忠雙)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大國工匠”百煉成“器”03:24
  • 速覽黑龍江省政務公開工作實施方案03:21
  • 速覽黑龍江省穩經濟一攬子政策02:12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