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力市守正創新見實效 文明實踐惠驪城

鐵力市將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作為宣傳思想工作盤活基層、打牢基礎的重要舉措,緊緊圍繞群眾需求,不斷提升志愿服務水平,著力推動文明培育由“景美”向“德美”延伸,“面子”與“里子”并進,換“新裝”與換“新風”共融。
科學謀劃布局,整合資源提供保障。鐵力市堅持按照“五有標準”整合資源,建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100處,實現區域內市、鄉鎮、村屯(社區)三級文明實踐全覆蓋。在村屯(社區)、圖書館、博物館等設置志愿服務站點126個,構建“十五分鐘”志愿服務圈。制定《鐵力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工作掛點聯系制度》,組織126家單位采用單位掛點、結對共建等方式對接指導鄉鎮文明實踐所(站)建設。搭建“功能性”志愿者廣場和“綜合性”志愿者廣場2處,充分滿足群眾精神文化需要,方便志愿者開展文明實踐和志愿服務活動。
組建志愿服務隊伍,培育志愿服務品牌。鐵力市充分發揮各部門職能作用,成立理論宣講、文化服務、助學支教等“8+N”志愿服務隊,廣泛吸引鄉土文化人才、科技能人、“五老”人員、返鄉創業人員,共組建1支志愿服務總隊、33支中隊、108支小隊、29支社會志愿服務隊,累計服務時長154174小時。創新文明實踐載體,形成“關老愛老”“健康醫療”“科普宣傳”等15個志愿服務品牌,先后開展志愿服務活動2519次,輻射71個村、17個社區、3個居民委。在2022年度全省志愿服務工作中,鐵力市“愛撒驪城——關老愛老”志愿服務項目被評為全省優秀志愿服務項目。
創新探索新路徑,廣泛激發志愿力量。制定《鐵力市積分制道德銀行實施方案》,依托各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陸續掛牌成立1處道德銀行總行,鄉鎮成立8處道德銀行支行,村屯、社區、居民委成立91處道德銀行支行。制定《鐵力市道德銀行積分管理辦法》《道德銀行積分兌換標準》等配套實施細則,充分激發群眾參與文明實踐和志愿服務熱情,引導市民積極參與城市文明共建共治共享。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