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市呼蘭區科協精心做好“交流、惠農、創建”三篇文章

近年來,哈爾濱市呼蘭區科協一直以貫徹實施科學素質綱要為抓手,主動融入省市區工作大局,創新工作方式,擴寬工作思路,豐富工作內容,通過進網格、進村企、進基站,精心做好“交流、惠農、創建”三篇文章,不斷推進全區科普事業邁上新臺階。
交流篇:科普傳播進網格 提升科普覆蓋率
呼蘭區科協在全區共建立街道、鄉鎮科協19個,注冊科普網格員112名。依托科普網格員,全區上下扎實推進科普傳播進網格工作,弘揚科學精神、普及科學知識、傳播科學思想、倡導科學方法。呼蘭區有6名同志進入全省百家網格員行列,有3名同志榮獲“全省百佳科普網格員”稱號。工作中,每名網格員充分發揮科普到身邊同事、社區居民、農村農民等群眾心間、身邊、手中的作用,極大提高了區域科普覆蓋率。2024年,呼蘭區科協及區楊林鄉、區蘭河街道等8個鄉鎮街道榮獲黑龍江省全民科學素質網絡競賽優秀組織單位稱號。
區科協充分發揮科普宣傳陣地“小窗口”的作用,在全區范圍內共建設科普宣傳欄12塊,成為廣大居民獲取科普知識的“加油站”。這些宣傳欄定期更新科普內容,用健康養生、疾病預防治療、食品安全常識、生活百科知識等傳播科普文化,具備新穎性、實用性、廣泛性,實現了科普工作的經常化和陣地化,
惠農篇:科普傳播進村企 服務農民提質效
呼蘭區許堡鄉水稻村是水稻種植專業村,區科協深入該村田間地頭科普指導水稻種植,把最新科技知識和農業實用技術送到農民身邊。科普工作者充分利用研討互動交流、現場答疑解惑等方式解決農民增產增效技術生產問題,針對農戶提出的科學選種、安全用種、適時播種、抗旱保墑等方面需求進行逐一培訓,特別是對精細整地、配方施肥、合理密植、播后鎮壓等細微環節進行講解,用科普講好中國式農業農村現代化故事。2022年水稻畝產達到910斤,2023至2024年水稻畝產均增至1000斤,同比畝產約增加9%左右。2024年,區科協在水稻村開展的科普培訓活動視頻,被黑龍江省科協、省農業農業廳、省農科院授予“現代化農業科普作品單元”優秀獎榮譽。
呼蘭區蛋雞協會是一家集蛋雞無抗、綠色養殖、生態種養于一體,綠色飼料生產、雞糞無害化循環利用的科技型企業和協會組織,其注冊的“呼蘭雞蛋”標識成為黑龍江省第一個被登記保護的蛋類地理標志產品。區科協將其列為重點服務對象,精準服務企業需求,解決企業發展瓶頸問題,扶持蛋雞生產創新發展,全力輻射帶動養殖戶科技致富。目前,該協會年產蛋雞40萬只,增加產蛋量600萬枚,增效270萬元,帶動相關就業人員受益人數達590人次。2023年12月,呼蘭區蛋雞協會被中國農技協評為百強農技協。
創建篇:科普傳播進基站 鎖定重點強鏈條
聚焦美麗鄉村建設典型,打造康金街道永貴村基層科普示范陣地,全面建設村級科普文化基地,在全村范圍內全力營造出學科學、愛科學、講科學、用科學的良好氛圍。該基地充分利用科普電子屏、科普文化墻、科普文化角、科普文化室等硬件設施,開展農村實用技術推廣,同時依托精神文明建設、政策理論宣講、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科普講座培訓等手段,進一步提升農民科學文化素質。目前,該基地共設科普文化展板5塊,擁有科普圖書千余本,成為全區村級科普文化基地建設的典型。
實施“青少年科學素質提升行動”,呼蘭區第八中學校掛牌成立了科普活動站,現擁有演示無人機、孔明鎖、3D打印機、天文望遠鏡等科普設備器材幾十套。這些科普設施,激發出青少年無窮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在寓教于樂、動手動腦中培養起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真正將弘揚科學科研探索精神貫穿于教學育人全鏈條。近年來,區科協有效組織青少年參加全省科技“四小”作品大賽、科普小主播演講大賽、無人機大賽、科技教師“賽課”等一系列科普教育活動,均取得優異成績,全區有近百名師生獲得相應獎項。(白銘波)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