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市香坊區哈平路街道哈安社區黨群服務中心打造社區養老新模式

哈爾濱市香坊區以“幼有所育、老有所養、病有所醫、食有所安、居有所樂、事有所辦”為目標,堅持“大門常開、群眾常來”的工作導向,突出政治、文化、治理、服務功能建強用活黨群服務中心,在陣地建設、功能布局、活動載體、精準服務上下功夫,持續推進社區(村)黨群服務中心體系功能提升,讓群眾方便找、愿意來、還想來。
哈平路街道哈安社區黨群服務中心聚焦破解轄區人口老齡化突出的現實問題,著力營造助老愛老社會氛圍,在民政部門協調下引入專業養老社會組織,打造融合“社區服務+康養”于一體的現代化居家養老服務模式,切實打造老年友好型社區“康養之家”。
提供日照服務,做好健康“理療師”
“父母不喜歡去養老院,我們也不想與老人分開。現在社區黨群服務中心有了日間照料服務,我們白天上班,晚上把老人接回家,兩不耽誤,真是太方便了。”哈安社區居民小張說。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充分發揮地處轄區中心的區位優勢和基礎設施條件較好的便利條件,聯合專業養老機構打造集生活照料、健康管理、探訪代辦于一體的“三合一”老年人照護中心,面向轄區居民提供養老床位、康復護理、居家適老改造等專業服務。同時考慮老年群體多患有心腦血管等疾病的實際需要,引入包含心理性康復、社會性康復的康復理療服務,改善由疾病或外傷所引起的生理或心靈損傷,提升老人身體協調和社會融入性。如今,社區黨群服務中心16張日照床鋪高效利用,居家養老和機構養老的雙重優勢有效發揮,真正實現“養老不離家”“離家不離社區”。
重啟社區食堂,做好小巷“廚師長”
“每到中午,社區黨群服務中心門前絡繹不絕,居民進進出出,都是為了嘗嘗咱社區食堂這口新鮮飯菜。”哈安社區書記李玲說。為完善養老服務體系,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借助原有基礎設施,重啟“助老服務餐廳”模塊,通過更新設備、修繕場地,為黨群服務中心15分鐘服務圈內的千余名老年群體,打造溫馨和諧的社區食堂。“食堂每日提供12種菜品,葷素搭配、營養均衡,單人消費低至8元,并且嚴守食品安全底線,當日餐食絕不隔夜銷售。”食堂負責人李大權介紹說。同時,為解決部分行動不便養老人員的一日三餐,社區食堂開啟線上套餐配送模式,打通老人餐飲服務的“最后一公里”。優質服務換來蓬勃人氣,自營業以來,平均每日就餐達80余人次。
豐富文娛生活,當好活動“組織員”
“我們團隊經常參加社區演出,這不僅滿足了我年輕時的舞臺愿望,也認識了很多志同道合的姐妹。感謝社區,讓我們退休后的生活多姿多彩。”舞蹈隊王阿姨說。哈安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積極拓展老年人活動場地,升級打造排練室、圖書館、影音室等,為社區老人提供多功能活動空間。不斷豐富“文化沙龍”黨建品牌內涵,推動創建合唱團、舞蹈隊、非洲鼓隊等多支文化藝術隊伍,成員達到100余人。年度開展“老有所樂、老有所為”系列文娛活動40余次,包含民族舞蹈、紅歌頌、器樂獨奏合奏等特色演出,讓退休老年人伴隨著悠揚的音樂和歡快的節奏在文娛活動中發光發熱,實現個人價值和夢想。
未來,哈安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將繼續著眼于破解人口老齡化帶來的一系列社會問題,聚焦發展多元服務,完善智慧養老模式,推進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