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電集團哈爾濱汽輪機廠葉片分廠數控銑工李輝——
精巧穩準 毫厘不差(工匠絕活)

【絕活看點】
葉片加工,是汽輪機和燃氣輪機制造過程中要求技術水平最高的一個環節,尤其是最后一只葉片,精度要求極高。李輝就是負責加工最后一只葉片的那個人。
他曾參與國產首臺30MW(兆瓦)級燃氣輪機、國產首臺AP1000(百萬千瓦級非能動先進壓水堆)核電機組、國產首臺百萬千瓦超臨界火電機組等機組葉片的加工制造;曾獲全國技術能手、黑龍江省勞動模范等榮譽。
數控三軸、四軸、五軸,普通的、專用的……一排排各式機床間,記者見到了哈電集團哈爾濱汽輪機廠有限責任公司葉片分廠數控銑工李輝(見圖,資料照片)。他俯身細聽,眉頭微皺,正拿著手錘對夾緊的半成品葉片輕敲。通過手感和聲音,李輝就能精準判斷葉片與模具的貼合度。“如果我感覺‘過關了’,葉片就能達到技術要求尺寸和裝配標準。”李輝說,“葉片裝配面加工對汽輪機和燃氣輪機是否安全可靠有著決定性的影響,哪怕半根頭發絲的偏差,都絕對不行。”
“最后一只葉片尤為重要,由于誤差已累積到較高程度,最后一只葉片與相鄰兩只之間的縫隙要保持在0.01毫米以內。”李輝說。經過30多年的鉆研,他生產的葉片精度可達0.005毫米,葉片間的縫隙肉眼已無法看清。
“要求在0.05毫米的,他要求自己做到0.03毫米;要求在0.03毫米的,他要做到0.015毫米。”年輕同事張慧說,李輝手中的這份精巧穩準,源自多年來對自己近乎苛刻的要求。
迎難而上是李輝的一貫作風。燃氣輪機的燃壓葉片采用高溫合金特殊材料制成,材質硬脆,加工難度極大。2009年,面對進口葉片高昂的價格,公司決定自行制造。李輝自告奮勇,承擔起葉片試驗加工任務。
徑向角度、切削深度、主軸轉速、進給速度……一切都是未知。面對一摞一兩米寬的產品圖紙,李輝和同事們迅速行動起來:配刀具、找資料、制作壓板、進行定位……半年里,李輝每天試驗10個小時以上,周末只休半天。看不懂外文資料,他就找人幫忙翻譯,一字字啃下;拿不定加工參數,他反復進行修正實驗,一點點調整;手被刻刀鐵屑劃傷,他早習以為常,兜里常備創可貼……
終于,李輝提出了最佳的工藝加工方案。“我們做了一遍實驗,各項測量結果均符合標準,內心百感交集。從此,我們可以自己生產加工燃氣輪機葉片了,成本也大大降低。”
在攻關燃壓葉片加工工藝的過程中,李輝獲得4項國家專利授權。“每一次攻堅克難,都能收獲創新的果實。”李輝說。目前,他共有技術成果130余項,擁有國家發明專利11項,實用新型專利93項。
如今,李輝成立了工作室,是20多名技術骨干的帶頭人。“大家取長補短,很多工藝在討論中產生了改進方案。”李輝說,“對于年輕同事,要因材施教。經驗差的,就多和他一起上手操作;理論差的,就針對薄弱環節推薦一些書目學習。”
晚上8點,早過了下班時間,廠房已安靜下來,只剩一排大燈還亮著;李輝額頭沁出細細的汗珠,他還在操作機床,對特殊材料進行銑削實驗……白天忙生產,夜間趕實驗,30多年來,這已成為他的工作常態。
“想要手藝硬,就得加班加點練,沒有捷徑!”李輝說。安靜的廠房中,鉆頭滋滋作響,“我希望工藝趨于完美,這值得我們一代代人去不斷努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